雖然不清楚是怎樣的事,
但依稀又能從你敲打鍵盤的指尖,
略知一二,
頃刻有感,欲同你言說;
斷的了臍帶,斷不了你體內蟄伏的血脈。
有人說,女孩20歲的年紀,
最像她母親年輕的樣子。
有些時候我看著鏡裡的自己,
好像真能照出她的影子,
儘管家族都說我眉宇如爸爸的神韻:
長臉、挺鼻、細眼、薄唇,
但潤澤的臉頰,健康的體態,
舉手投足,卻是媽媽青春的複刻。
我不經想像她當年的風華,
讓褪色照片和聽過的事跡,躍然紙上,
那必是個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女子。
我和媽的個性看似天差地遠,
多少認識我們母女的人都笑言,
她可是把我的話都說完了,
健談如她,沈靜如我,
實我仍承襲她大半性格:
正直、率真、 賢良、聰慧,
以致於愛美,好整潔,
大大小小都是她在我身上的顯影。
阿,我是見過你母親的,
你也曉多少人說你們相像,
是否你也曾對著鏡子,尋找她的少女時期?
我們都一直想脫離家庭,
不欲做溫室花朵,
但在好些朋友眼中,我們始終帶有優渥環境給予的氣質,
那幸運,我們知自己是離不開,
也離不開自己的,
言斷,何其難。
此刻又想到我爸與哥的關係,
爸是長子,哥是長孫,
都為家族中最被看重的男人,
爸在極傳統的教養下長大,
被賦予責任,本身又剛毅不善辭令,
在我和哥面前,總有威嚴感,
他不善表達關愛,對我們常是斥責,
但那是他教養/在乎我們的方式;
外人讚許我兩兄妹時,他總是謙虛,
很中國式,
對比西方家庭能驕傲接受讚美,關愛子女,
他顯得很少肯定哥哥,
甚至會貶低、挫他氣勢,
我看來,總覺爸是愛之深責之切,
當然以他的成就為標準,
哥哥還需更努力。
你家的關係,是不是也有一點相近?
我不知道,
但天下父母心,
在我們身上,應當是一樣。
只是大概要離開很久,
才會明白,
家是永遠的鄉愁。
- Oct 28 Sun 2007 17:56
回應-臍帶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